賽局理論(Game Theory)
賽局理論又稱博奕理論,在探討兩個經濟個體之間有利害衝突時,各自會運用謀略的方法,也就是針對決策面臨的問題與戰略,所進行的一套分析方法。賽局理論也可以稱為「互動決策理論」,在賽局之中,決策者的選擇會彼此影響,當對方的決定會影響自己的最佳決策時,就不能不把對手的行為納入考慮。賽局的思考訓練,可讓決策者更能看見事物的全貌,思考策略的藝術與科學,其實便是賽局理論的應用。
賽局理論是在尋求利害衝突下最合適的因應策略,策略性思考重視的是找出組織內最有利的因素以將效益最大化。假設公司內部有兩位員工彼此不願意分享知識,各自或可維持原始的競爭力;若其中一位願意分享知識經驗,則藏私的一方會因吸收他人經驗知識提高競爭力,願意分享的一方則略降;然而若雙方都願意真誠地分享知識與經驗,雙方的相對競爭力就都能提高,才是最佳策略。
豐田汽車(Toyota)在製作門把時,需要35個零件,費時37秒來製造,如果豐田汽車只是想辦法簡化零件來減少製造的時間,則只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。但是如果尋求專業的把手製造商共同研發產品,就會呈現策略性思考中雙贏的結果。豐田因為找到合適的廠商合作,將原本所需的35個零件簡化為3個零件,組裝時間從37秒縮短為3秒,產生最大的效益。
贏家的詛咒(Winner’s Curse)
贏家的詛咒這個說法開始於1950年代美國拍賣海底油田的案例。當時投標廠商對油田的潛在價值沒辦法準確評估,因此開價的範圍有從500萬到2,000萬美元,然而事後估計油田的市場價值,卻只有約1,000萬美元。
賽局理論指出,在各種拍賣狀況下,出價最高只能到總價扣掉預設獲利率的程度,就不能再追高。如果失去控制,提出高過該項物品真正價值的價格得標,就會遭受贏家的詛咒,也就是說付出了超過實際價值的金額買下某項物品。在土地開發案、油田礦場、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及關鍵字廣告等拍賣作業中,買家們常因資訊不完整而高估了競標物的真正價值。
網路關鍵字廣告是搜尋網站最主要的獲利來源。投標廠商的廣告會出現在搜尋頁面側邊,出價愈高、廣告的位置就愈前面,被瀏覽與點選的機會就愈大。在競標的過程中,雖然買家的出價有可能會高於或低於市場價值,不過得標的買家永遠是報價最高的廠商,也最有可能高估市場價值,即使贏得競標,卻輸了獲利。當競標的買家愈多,買家高估標價的機會也愈大,贏家詛咒發生的可能性也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