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樣的環境,吸引什麼樣的人才
進入網路世紀,你需要什麼樣的人才,這些人才需要什麼樣的工作環境? 這個問題或許比你想像的更棘手也更迫切。 Google 示範了一種做法,而且也很樂意讓全世界都看見。
因為時代真的不一樣了,電腦及網路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人們學習、溝通、消費等等行為。而且這種改變是一種革命而不是進化,你不是跟上就是淘汰。
分別在 2001、2002 年加入 Google 經營團隊的艾瑞克.史密特和強納森.羅森柏格對此感受特別深刻。他們稱呼這群能快步跟上這個網路世紀,並在企業內帶來最大影響力的人為「智慧創做者」(smart creatives),因為他們結合了技術知識、企業專長與創造力,知道如何運用現代工具,以飛快速度做出驚人成果。Google 雇用工程師比例很高的原因,也正因為每個想法都必須充滿智慧與創意「做」出來。
就是不一樣的 Google 文化
加入 Google 之前,史密特曾經擔任 Novell 及昇陽電腦高階主管,同時本身也是資訊技術研究員暨工程師;羅森柏格則曾經是 PalmOne 副總裁,擁有豐富的管理學識及經歷,對科技業一點也不陌生。然而 10 多年的 Google 經驗,讓這兩位資深經理人不得不重新翻轉他們對管理及經營的看法,並在書中揭露許多沙場老兵才懂的體悟。
Google 的誕生或許來自創始人賴利.佩吉和謝爾蓋.布林偶然的相遇,但是 Google 文化卻不是──它來自一種堅持,堅持打破許多過去企業習以為常的經營模式。佩吉剛開始也很意外,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做大事,因此他會讓沒有雄心壯志的人離開。佩吉抱持的看法是,如果你雇用對的人,並且有夠大的夢想,你通常可以成功。就算失敗了,你也可能因此學到很重要的教訓。
這種勇於嘗試、不怕失敗的態度可說是過去經理人最難跨越的障礙,因為失敗代表挫折、代表犯錯,他們習慣不斷修正計畫,直到提出周全計畫才敢動手執行,然而,Google 告訴你網路世紀快到你不可能寫好計畫再動作,即使你草擬了一份計畫,它的命運也只是用來被檢驗和推翻。
打造智慧創做者圓夢的天堂
如果要找出智慧創做者最大的特徵,「自主性」應該是最鮮明的一項,這也是佩吉認為今日 Google 一切成就的動力來源。Google 之所以勝出,是因為公司吸引智慧創做者,接著又創造出他們能一展長才的環境,鼓勵並支持智慧創做者在各種領域不斷提出新的挑戰。
換言之,如果你的公司沒有登月的雄心,你本身也沒有追日的壯志,Google 這套做法不一定適合你。你的員工仍舊會按部就班聽從你的指令,你的企業仍舊會一步一腳印循序漸進,你確實不必去煩惱外界變化的速度。但相對的,你限縮了員工的的自由和想像,不允許他把白日夢當一回事。那麼,你應該也能理解他為何無法交出令你滿意的創新方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