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上台演講就緊張,是很自然的反應。與其擔心出錯,不如反覆練習開場2分鐘,拋出問題、引用名言、連結時事,甚至大膽斷言,藉此吸引聽眾的注意力,讓聽眾充滿期待,就是成功演說的一大步。從聽眾的角度思考,找出他們在乎的事情,以條理分明的演說架構加以回應,讓聽眾了解你如何幫助他們實現目標或解決問題,引導他們達成共識、願意採取下一步行動。善用聲音變化,刪除冗詞贅句,保持微笑、加上手勢,展現熱忱與自信的專業形象,確實理解聽眾提出的問題並妥善回應,做出強有力的總結讓聽眾印象深刻。很多企業因為缺乏具備良好演說技能的人才,也沒有採行任何作法改善,流失了更多商機。如果你能成為卓越演說家,就能為自己與企業敲開更多機會之門。
重要概念
卓越的演說家(The Exceptional Presenter)
演說不是要滿足聽眾,而是要激起聽眾的熱情。演說要有力量,除了抑揚頓挫外,還要有豐富的情感、優美的文字,才足以散發震撼人心的感動。馬丁.路德.金恩博士(Martin Luther King)在1963年發表了名為「我有一個夢想」的演講,表達他對爭取公民權的決心。這篇演講感動了很多人,使社會各界認真思考黑人的人權問題,是美國史學家公認繼林肯(Abraham Lincoln)的蓋茨堡演說(The Gettysburg Address)之後,最感人肺腑的演說。
19世紀後期,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歧視性法規的限制,不能與白人一同上學、乘坐交通工具。因為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,金恩博士在集會上發表:「我的這個理想,主要來自於『美國夢』。我夢想將來有一天,我們的國家挺身屹立,真正實踐她的信念,即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,所有的人生而平等……我夢想將來在喬治亞州,奴隸的兒子與奴隸主的兒子,能夠像兄弟一樣,一同坐在餐桌上……我夢想她的人民最終獲得自由。」金恩的演講,充滿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徵和聖經的韻律,公開宣揚非暴力的改革途徑,侃侃陳詞,雄辯有力。終於,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《民權法案》,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。在60年代和70年代,美國國會、總統和法院將金恩博士在演講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。
開場白(Opening)
俄國文學家高爾基(Maksim Gorky)說:「演說最難的是開場白,也就是第一句話,如同音樂一樣,全曲的音調,都是它給予的,平常得花好久時間去尋找靈感。」高爾基的這段話表示,演講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,作用就如同音樂的定調,形塑全曲的基本面貌和風格。作為演講者,不管準備了多少演講內容,最初的30秒是最重要的,開頭的講述內容若能講得很精采,自然會引發聽者的高度興趣與注意力。短短的開場白,很可能決定整篇演講的命運,聽眾將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斷是否繼續耐心聆聽演講。
出色的演說高手總是在開場便能夠一鳴驚人,立即抓住聽眾的心。在面對一群陌生的聽眾時,最重要的課題是打破隔閡、拉近距離。因此演說者會運用一些輕鬆有趣的話題來做開場白,使現場的氣氛不致於太沉悶。紀錄片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(An Inconvenient Truth)奪得最佳紀錄片,高爾(Al Gore)上台領獎時,以美國總統專屬的問候語「我的美國同胞們……」幽默開場,輕鬆自若的自嘲博得滿堂采。影星出身的加州州長阿諾.史瓦辛格(Arnold Schwarzenegger)競選連任成功,在晚會上開場就說:「我最喜歡演續集!」這一句話語帶雙關,不失影星幽默,讓支持者開懷大笑。
空檔(Pause)
演說或平時講話,如能善用有意義的停頓,不但可以使演說者思路流暢,語調活潑自然,而且可以讓聽眾聽得輕鬆舒適,並利用這個空檔思考所聽到的重點。適度的停頓通常伴隨著演說者恰當的表情和眼神,因而能夠緊緊抓住聽眾的目光和注意力,並且刺激聽眾的好奇和思考,更能強化聽講雙方的雙向交流。這種有助於展現演說者自信魅力的技巧,其實是所有身經百戰的名嘴所樂於運用的秘密武器。
英國詩人盧亞德.吉卜齡(Joseph Rudyard Kipling)說:「你的沉默,道出了你的心聲。」在說話中聰明地運用沉默,可使沉默發揮最大的功用,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,對於能否吸引聽眾尤為重要。然而,演說的初學者卻往往會忽略這個方法。美國總統林肯經常在談話途中停頓。每當林肯說到一項要點,為了讓聽眾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他會傾身向前,直接望著對方的眼睛約1分鐘的時間,一句話也不說。這種突然而來的沉默,和突然發生的嘈雜聲有相同的效果,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。這樣的動作會使得每個人都提高注意力並警覺起來,注意傾聽對方下一句將說些什麼。林肯在說完要強調的話後,也會停頓一下,以保持沉默的方式來增強這些話的力量,同時使這些話的含義進入聽者的內心中,影響對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