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,讓顧客不知不覺選擇你
在大多數的人類行為中,有 45% 屬於重複性活動,因為習慣性的行為是受潛意識支配。 如果你能讓人們持續談論你的產品或服務,他們就會購買──觸發事件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
把產品或服務定位成習慣型產品是很棒的想法,這意味你已經把產品整合到顧客的日常生活之中。 如果沒有意外干擾這種習慣,你就得到一位終生的顧客。打造習慣型產品必須在生活中創造不斷的觸發事件,事物愈受觸發,就愈會讓人放在心上,而且愈成功。
打造習慣型產品令顧客愛不釋手 |
習慣是一種不需要太多注意力,但必須付出相當多時間的行為。開發並維持一種習慣型產品,首要目標是保持一切順暢,避免任何可能打斷時間與價值動力的因素,以免顧客回到現實,開始留意其他競爭者提供的產品。
根據研究顯示,絕大多數人類行為當中,有 45% 屬於重複性活動,不需要有意識的決策。從商業角度來看,習慣型產品可分為 2 種形式:
1 設定完就沒事的處理方式
例如雜誌訂閱會自動更新,完全不需要顧客做任何事。
2 思考慣性
例如想在網路上搜尋某個事物時,就會使用 Google。因為你總是使用 Google,因此你會自然而然使用 Google,不需要對使用哪個搜尋引擎,進行任何思考抉擇。
如何把你的商品變成消費者的習慣呢?有 3 項先決條件:
1 你必須提供一個暗示
就像當你看到並聞到剛出爐的餅乾時,就會有一股想吃的衝動。
2 產品的使用率必須非常頻繁
因此有必要做出一勞永逸的決定,而不必一再重複選擇的過程。
3 你必須提供迅速且立即的回饋
當你吃到餅乾時,你會立即感受到美好的滋味。回饋來得愈快,習慣就愈牢固。
根據上述先決條件,要鼓勵建立習慣就必須:
■ 減少形成習慣的障礙── 例如提供小尺寸的規格、免除開辦費用或是提供自動更新的選項。讓顧客輕易使用你所提供的產品。
■ 開發建立習慣的順暢管道── 提供顧客訓練和引導,讓產品變得容易使用且明顯有益。排除任何干擾的阻礙。
■ 靈活處理任何干擾── 讓顧客沒有必要去了解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。對產品方案、 運送方式或是其他和產品組合相關要素進行任何改變時,都必須非常小心。
■ 具備高度專業能力── 根據你本身的強項推出加值產品或服務,而不是不斷推出一個又一個新產品。如果可以的話,也要避免和顧客進行過多的溝通,因為這樣做可能造成干擾,還可能讓他們遠離你。
■ 試著預測「觸發事件」,亦即競爭對手的長期客戶可能對整個市場進行評估的地方── 並且讓他們可以輕易地轉向你的商品。盡可能提供「輕鬆轉移」的自動化方案,妥善處理顧客從別家業者轉向你時牽涉的幕後作業。
■ 尤其重要的是,不要用詭計套住你的顧客── 要尊重顧客,提供充足誘因讓他們願意留下來,不是在他們離開時給予懲罰。
創造觸發事件讓人們口耳相傳 |
放在心上的事往往也會掛在嘴邊。觸發事件會讓顧客考慮你的產品或點子並且談論它。日常生活中時常會觸發一些產品及構想,想辦法把它們設計出來。人們愈常想到你,就愈會討論你。
給人們他們喜歡的產品,他們就會樂於口耳相傳。通常口耳相傳有 2 種情形:
1 立即性
新上映的電影、新上市的產品的銷售期都是有限的,必須立即造成口耳相傳。如果新產品沒有立刻造成轟動,就會馬上被其他產品取代。
2 持續性
對於大部分的產品來說,持續性的口耳相傳才重要。如果你能讓人們每周持續談論你的產品或服務,他們就會購買。
創造觸發事件的方法如下:
■ 試著連結某些週期性的東西 ──就像歌手瑞貝卡.布萊克 2011 年發行的新歌「星期五」一樣。她的歌被稱為「史上最爛的歌曲」,但如果你分析 YouTube 上每天搜尋她的次數,很顯然每到星期五次數就會飆高。把名字取為一周的某一天,可以讓人每周都想起你,而且真的可以刺激銷量。
■ 試著從目標顧客每天生活中觸發得來的想法,找到一個容易記住的訊息。
■ 找出讓競爭者成為觸發事件的方法 ──某個公共衛生組織善加利用這點。它們打出一支廣告,廣告看起來就像典型的萬寶路牛仔香菸廣告,但上面的廣告詞是「包柏,我得了肺氣腫」。這支廣告非常有效,很多人表示現在他們只要看到萬寶路廣告,就會想起那則反菸訊息。
檢查你的產品或點子是否擁有觸發事件:
■ 什麼提示會讓人們聯想到你的產品或點子?
■ 如何能讓人們更常想到這些觸發事件?
■ 你如何擴大範圍讓人們來找你?
■ 你的產品或點子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地方嗎?
■ 你能有創意地攔截競爭者的促銷活動嗎?
本文摘自:
《大師輕鬆讀》NO.484 注意力搶客術
《大師輕鬆讀》NO.489 人傳人才可怕的病毒式行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