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熱門關鍵字:    管理    創意  
單期簡介
說服何必用力?
不靠三寸舌,不賣老王瓜,摸清楚決策者風格,提案一次搞定!
2004-08-12 /  5630  5
收藏本期

簡介

鄭世元
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,擔任現職之前,有近十年時間都在休閒產業實地操兵,曾任台灣民俗村、唐林實業執行、統合開發等企業經理人。他把長年的產業心得綜合為研究專長,議題集中在休閒遊憩事業趨勢分析、休閒事業組織行為管理、餐旅事業經營管理等,透過台電谷關訓練休閒產業講師召集人、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的授課,建立了休閒產業的專業行銷知識。

「被說服」是說服的更高境界

「以言詞遊說,使人悅納。」是教育部標準版國語辭典上,對於「說服」一詞的解釋。說服的藝術,一般認為是施展「說服力」,以完成「說服」的工作。多數人把「藝術」的傳達,聚焦在看法、觀念、言詞等領域,例如,講話的情感含量、觀念的前瞻程度等,期望為「說服」創造綜效,導引受話者能夠快速接受。 個人從事休閒觀光產業十多年,多數時間集中在企畫和行銷,「說服」成為工作的一大要務,平時著力點非常實務,以說話者與受話者的互動為首要考量,藝術等等都是其次的事。一般對於「說服成功」的認定,是受話者接受了遊說,願意聽命於說話者;服務、娛樂本業則帶給我更深奧的啟示,「懂得讓受話者(顧客)說服說話者(業者或業務員)」,才是說服的臻高境界。

顧客賺快感,企業賺鈔票

「懂得讓顧客說服你」,是一種反向的說服邏輯,運用在服務業的行銷上效果很好。例如:A餐廳的平均餐價是每人100元,10名客人進門,總價是1,000元,如果客人感覺食物好吃、服務佳,付出這1,000元,不會有任何異議;但若是有客人以此餐廳作為公司活動,同時邀請了其他100名客人到此用餐,在此情況下,客人會要求餐廳提供優惠價格,例如餐費打8折,把每名顧客的費用降到80元,理由是他們「創造總量」在先,為餐廳帶來很多客人。

基本上,餐廳拒絕給顧客打折,只是通常即使提供客人特殊折扣,客人並不會感覺這是餐廳的特殊優惠,「因為總量大時,就有談判空間,很自然可以拿到折扣」,有時候客人反而會要求更多的折扣。真正優越的行銷技巧,正是可以從這個地方切入,也是餐廳經理與客人之說服互動的起點。經理人先蒐集客戶的資訊,以下列不同的情境進行分析:

A該名客人其實不是經費不足,要求打折只是為了滿足「拿到折扣」的勝利感,也因此內心存有折扣的目標,一旦能夠說服餐廳打折,客人必定心滿意足: 處理方式:餐廳經理人從資訊集中臆測客人的目標折扣,作為與客人議價的最後底線,經理人從這個底線往上拉升折扣比,最好超過餐廳可以接受的標準。例如客人想的是8折,可是餐廳只願意以85折成交,於是經理人開始注入籌碼,告訴客人說,「因為您是常客,餐廳為表示感謝這次額外帶了這麼多客人來,所以提供9折的優惠。」客人不接受,堅持並說出「8折」的內心底線。

經理人接下來能做的事,並不是順著客人的意思提供8折就是「被客人說服了」,因為這類客人真正想要的,並不在於折扣的高低,而是說服的勝利感。經理人應該提出產品的改變(餐廳用料不一樣),服務的增加(現場鋼琴音樂),用餐地點的專屬性(撥出大型場所,提供百人同時用餐)等誘人條件,「以及9折的優惠」最好加上一句,「市場上的慣例收費,是餐點打8折給客人,再從菜色上偷工減料,場地費也另外羅列」。依我個人經驗,這類客人通常會接受9折的價格,因為他們感覺說服了餐廳,提供「9折+特別服務」的配套。

對於餐廳經理人的我,為餐廳爭取到超過85折的進帳,而提供給客戶的特別服務,其實多數是餐廳的固定投入成本,例如用餐地場的規畫、進餐音樂的配合,廚師重配餐點用料,可以列入一般管理的進步要求,說服同仁這樣做能夠帶給客人愉悅。

總結下來,我讓客人感覺說服我了,而我也讓同仁預先了解客人對服務內容的需求,餐廳賺到的利潤也超過預期,最後皆大歡喜。

B該名客人確實經費有限,卻又很喜歡餐廳的服務和餐點,要求打折是為了同時符合把親朋好友帶來一起分享,以及費用上又有能力支付的問題,唯有餐廳提供降價,客人才會心滿意足:

處理方式:若是逕自回應客人的餐費8折要求,一定對餐廳造成虧損,但是至少客人已經說出他的期待、能夠接受的標的,對餐廳來說,必定有方法展現「被客戶說服」的一面。此時,可以從降低餐廳成本著手,菜色最常被調整的地方,可以與廚師討論後,提供成本較廉價的全新配套菜色;或是進餐的時間以非週末假日為優先,衝高餐廳淡季的業績等,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方法,考驗餐廳的靈活應變。客人會因為已經拿到8折價位,不在乎餐廳提出的多項配合,也是皆大歡喜。

在服務業,客人的滿意才是企業獲利的來源,或許顧客的要求確實是無止境的,但我寧可客戶說出內心的期待,因為那些期待是我說服客戶過程的「棋子」,循著客人心中的棋譜玩下去,最後的表面勝利,當然歸結給客人!

「說服」在市場上的應用

作者提供一份以2年時間,近2,000名企業主進行的研究報告,歸類出追隨型、魅力型、懷疑型、思考型、控制型五種類型的主管,認為了解主管類型,有助於組織內部的溝通和說服。由於台灣市場已經明顯走向消費者導向,說服的運用在市場上會有更多機會,在此我將作者的結論擴大應用,就經驗來分析業務員和顧客之間的關係,從彼此的互動 ,了解「說服」應有的對策:

1.「沒有主見的消費者」占消費層的大多數,類似作者調查出來,「追隨型」主管占了36%。缺乏主見的顧客,喜歡根據別人的滿意消費經驗,作為決定消費的重要參考,一如根據成功人士過往的決策方式依樣畫葫蘆。針對這類的顧客,公司派出的業務員,應該多帶些他人成功個案資料,業務員最好也有點資歷,能夠說得出其他參考案例,顧客會因為看到參考資料而被說服,此時搭配業務員「beating it」的主宰態勢,可以輕易地作成業務。

2.「感性的消費者」兼具作者分類的「控制型」和「魅力型」雙重身分,一方面熱中於自己想到的新想法,對於整個決策過程也都事必躬親,但又不願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細節 ,必須依賴其他人去考慮。以前前述餐廳消費的A類型顧客,就是典型的感性消費者,與其交手的業務員不能太過強勢,也不能擅自決定任何大原則,放手讓顧客展現「說服業務員」的欲望,但不忘隨時稱讚顧客的構想,只須在場地安排等細節上提出餐廳主動配合的項目。有時我們稱這種業務員是「狗腿型」業務員,最擅長處理感性的消費者,業績達陣的機會遠超過一般水準。

3.「理性的消費者」也同時隱含作者所提的「懷疑型」、「思考型」個性,要求業務員很有條理地把所有的優、缺點開誠布公,不管聽到什麼資訊,一律不信任,當別人的看法與其相左時,也一再地分析,因此這類顧客常被貼上「龜毛」的標籤。公司為服務這類而派出的業務員,我強烈建議,要具備高含量的專業素養,而且避免過於資深,由年輕、有耐心,且研究所畢業的業務人員來接手處理,才容易進入說服的過程。

為能派出與消費者「對盤」的業務員,一如作者所言,需要事前正確判斷對象的決策風格,量身打造的銷售程序也才合適。然而,國內企業的組織生態,多數還是由業務主管「塞客戶」給業務人員,也就是以帝王術或所謂公平的分配態度。就上述的消費顧客分類而論,如果業務人員的個性和特質,和顧客類型明顯衝突,無論業務人員如何勤跑客戶,一樣沒有辦法成功拿到訂單。或許即時更換業務人員是處理的方法之一,但以我開發業務的經驗,把業務人員組成小組團隊會是有效的改善方式。

制式SOP不保證業績達陣

業務團隊的成員,可以安排彼此差異性較大者為一組,由小組長分析顧客特性等資訊,第一步可先指派二名大略適合的業務員為一小組,前往初步接觸顧客,搜集第二次資訊之後,再進行人員調整,下一次就指派固定的業務人員處理。這樣做有兩項意義,一是避免顧客認為「為什麼接觸的業務員前後不一?」再者也能避免不適合的業務人員談不成業務,這是最有效的分工,也是施展說服藝術之前的必要功課。

可惜的是,我現在看到集團內傾向把服務業的服務流程制式化,許多公司針對業務特性與組織能力,自行整理出特殊處理流程(special operation process, SOP),規畫套裝產品、員工穿戴相同制服、提相同背包,推銷的簡報言詞也「大同小異」,要求業務人員依照guidebook進行所有的業務銷售。這不也是等於間接推翻「受話者是多樣性」的真理又怎麼能夠說服不同產業的各種顧客?作者說,「這樣蹩腳的策略是絕對行不通的」。我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