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熱門關鍵字:    管理  創意  成功  
單期簡介
聰明避開策略的陷阱
策略是矛盾的,原因出在市場是變動的。因此勝算最高的策略,也會是失敗機率最高的策略。設定策略為唯一定見的人,面對變局注定只能做個木頭人。
2007-06-14 /  6545  2
收藏本期

老組織活出新生命的方法──鼓動所有人盡一份心、出一份力

台中縣東勢國民中學校長 楊登進

勢國中創校已經61年,但我要說這是一所既資深又年輕的學校,資深來自歷史、制度和組織文化;年輕則來自平均年齡約35歲的教師活力。這就好像是歷經921大地震後,上天在斷垣殘壁之中,留下了校門兩旁的老椰子樹與校園內的老榕樹,讓我們可以用全面重建的新校舍,結合過去累積的種種資源,繼續向前邁進。

隨社會型態改變,學校組織也受到一定程度衝擊,例如教育基本法頒布實施、教科書開放及民間興學等,而拜網路、數位影音媒體、遠距教學等科技之賜,學校已經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,教師也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。「有怎樣的校長,就有怎樣的學校」,面對上述的社會環境,學校領導人自然不能拘泥於過去的領導模式,應該抱持開放態度,才有可能做到「家長滿意、學生得意、同仁樂意」。

把家長的力量加進來

由於獲取資訊和知識趨於簡易,所謂「學無常師」,學校或老師的功能就沒有以前重要,而「尊師重道」相對就無足輕重了,各種令老師感嘆夫子難為的新聞時有所聞。例如攜帶手機上學的問題,學校沒有權力禁止,但如果不有效管理,不僅造成上課品質低落,也會讓學校管理更加困難。之前就有學校學生因為不服老師管教,用手機呼朋引伴,請校外人士「情義相挺」,造成老師教育時有所顧忌。這時就必須與家長建立夥伴關係,尋求家長共同努力。

本校地處客家山城,有個有趣的現象是,在約3萬6,000名畢業校友中,有多數是現在學生的家長,甚至是祖父母,家長了解學校也信任學校。手機上問題,其實是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中,家長對學校的質疑。家長認為,學校怎麼可以容許這種狀況?我們除了說明法令上學校沒有權力禁止之外,也趁機尋求家長的力量,反問家長意見,結果有707』勺家長表示反對。於是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要雙管齊下,一方面請家長配合盡量不讓同學攜帶,如果攜帶在上課時也不要開機。另一方面,我則請教師同仁加倍用心,讓教師辦公室成為學校與家長間的通暢溝通管道,也成為同學即時反映問題的管道,減少沒帶手機造成的不便。

楊登進簡介

台南師範專科學校、逢甲大學國貿系畢業,政治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學分班結業’自民國67分發至東勢國中任教至今’連續服務達25年。出生於合南縣學甲鎮’因為工作讓東勢成為第二故鄉,一口熟練卻略帶合語口音的客家話’以及兼顧升學與創新的辦學理念’贏得許多客家山城家長的尊重與肯定。

學生成為願意入股的顧客

我認為學生就像是學校的主要顧客,沒有學生就沒有學校,只不過我們的顧客比較特別,他們是免費消費(義務教育),卻又有一點非自願上門(強迫教育)。另外,我也希望讓校長、全體教職同仁和家長,都變成是學校的董事,共同發揮各自的力量,用最好的品質服務我們的學生顧客,讓學生對這個組織感到認同與滿意。現在的學生也都會是未來的家長或老師,如果認同學校,將來就會從顧客變成願意入股的大股東夥伴,加入學校的經營與改進,這樣學校就會生生不息、永續發展。

要贏得學生認同,就得?開大人的觀念,從同學角度看事情。之前要開放髮禁時,學校老師就針對這個問題討論,管與不管都有爭議。於是我們請家長、學生代表和老師參與說明會,訂出實施辦法:不燙、不染、不奇形怪狀。但是即使有實施辦法,學校還是不能處罰,只能勸導。

老實說,女同學會比較愛美,自然會把頭髮整理得比較美觀,男同學就比較難管理。例如世足賽期間,同學就想留貝克漢的雞冠頭,偶像團體5566流行的時候,同學就想留長髮。曾有2年級的同學,因為成績優異,學校要在公布欄貼上同學的照片,但是這位男同學的長髮造型實在有待改進,請同學自己整理過兩次都還是不好看,後來我們請來專業理髮師,幫這位同學剪個有面子的帥髮型,既達到管理效果,也讓同學了解,學校看待髮型的問題,是站在「美」的觀點。

這樣的觀念,除了希望尋求同學的認同,也意外帶動了老師們的構想。一位同仁在北上開會之後發現,同樣是青少年,本校學生的造型硬是出現「城鄉差距」。為了讓同學知道到底什麼才算「有型」,這位同仁情商學校比較有叱^叱的年輕女老師,為同學們講解造型的基本觀念。沒想到,原本希望同學注重儀表美觀的目標,還能讓同仁改變被動的管理心態,轉而創造另類教育的機會。

新舊教師相互滲透不同養分

不論是推動新政策或是實施新措施,教師在初期難免會表達不同意見,尤其是必須增加教學負擔工作時數時,會有意見也是一般人正常的反應。以寒、暑假的輔導課來說,這對同學的學習有一定幫助,也能夠分擔家長在假期間管教子女的辛勞。但是現在輔導課的鐘點費無法構成足夠誘因,讓老師願意在寒、暑假到校授課。另外,老師也更重視休閒和進修,所以我們都必須「動之以人情」,用請託的方式個別尋求老師的同意,不讓老師覺得是「長官交辦」,並且配合各個老師的假期安排,讓老師願意從假期中挪出部分時間協助同學。

不過這充其量只是治標,我們當然不能永遠靠「道德規勸」,除了充分溝通,重點還是要發揮組織文化的影響力,讓過去推動學校的動力,能夠繼續「滲入」教師的教學理念中。學校向來有良好的組織文化,我們希望,老師能夠從「被動的知識傳授者」轉換成「積極的能力引發者」,學校老師也都肩負為學生努力的觀念。為了讓新進老師感染這種熱忱,我們會利用辦公室和教室的位置編排,讓新進老師能夠和資深老師比鄰而居,藉地利之便交換觀念與經驗,並採用類似「師徒制」的作法,指定資深老師一對一帶領新進老師,讓組織文化傳承下去。

相對來說,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,對於部分資深老師可能就比較費力。學生每天從各種媒體,接收到聲光、娛樂效果強的資訊,如果再繼續沿用過去的教學方法,一定會讓同學覺得上起課來非常無聊,變成同學口中的「三板老師」,讓學生無聊到只盯著黑板、地板和天花板。因此我們會透過教學研究會,請新進老師介紹各種多媒體,讓其他老師能夠認識並進一步利用,跟上脈動調整教學方式,甚至可以提供各種最新的流行情報,幫助資深老師聽懂同學的語言。

10首英文歌的意義

由於學校不是在都會區,資訊比較封閉,同學往往會把升學當作唯一的價值觀。但是基本上,國中階段的教育,應該以「人」為中心,從「人與自己」、「人與社會」和「人與自然」3個面向,導引出基本能力,用能力取代知識提升基本素質。於是我們領先了各個非都會區的學校,開設了藝術欣賞課程,讓同學雖然無法親臨各種展演,還是可以透過影片等教材,鑑賞各種自然美景與藝術品,建立美感認知與判斷,並且懂得欣賞展演活動或戲劇作品,能夠提出自己的美感經驗、價值觀以及建設性意見。在具體的成果上,我們希望同學能夠學會唱10首以上英文歌曲,並且能夠在公開場合,獨自或合力進行一種以上表演藝術活動。其實表演成熟與否都不重要,重點是讓同學不斷體驗升學之外的經驗。之前說過,我希望同學能夠成為未來的股東,而能夠擴充潛在股東的視野,就能夠在未來帶入新活力。我在去年學生畢業典禮上,曾引用《世界是平的》(The World Is Flat)作者佛里曼(The Friedman〕的觀念來勉勵同學,希望同學將來讓自己變成「碰不得的人」(untouch-adle),希望同學跨出相對?隘的學習環境,讓自己夠特殊、夠專業、夠懂得深耕,並且夠懂得調適,才有辦法讓自己的工作不能外包出去。

今年我預定以《遠見雜誌》上的文章跟畢業生分享,希望這些面對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的世代了解,未來應該培養創造力、終身學習的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國際觀。同樣的目的還是,要讓這些未來的股東,能夠在暫時離開在組織的這個階段,了解自己應該突破小鎮的圈圈,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把自己擴展之後的所得,以家長甚至老師的身分帶回學校,為組織帶進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