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你在哪裡?
今年1月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, WEF)在瑞士達沃斯 - 克洛斯特斯地區(Davos-Klosters)召開,創辦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.施瓦布(Klaus Schwab)於開幕致詞中以「第四次工業革命」為題,提醒世人 必須對於科技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、重塑我們的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人類環境,共同形成一套周全的觀點;因為「沒有比這個更讓人期待,或者更隱含危險的事了。」
論壇中的一份報告也推估,未來5年全球15大經濟體的勞動市場,將因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導致510萬個工作消失。而這項預測也在緊接著3月Google旗下團隊打造的人工智慧系統 AlphaGo,以1比4壓倒性擊敗韓國棋王李世乭的比賽過程中,展示了它的可能性。在此同時,Forrester Research副總裁暨首席分析師Julie Ask也認為,在接下來的5年內,智慧手機、智慧家居、智慧汽車等設備也都可望具備語音互動功能的智慧助理,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業服務的終極介面。
這一切看似先進的發展,似乎將帶給人類更進步、更便利的未來,但是,施瓦布的隱憂言猶在耳,除了涉及隱私和道德的議題外,每個人心中也都被一個問題衝擊:明天我將在哪裡?我的工作、我的公司、我的產品及服務還將存在嗎?
未來職場還需要你嗎?
近10年來技術突破速度驚人,幾乎影響各種產業。在擔心被機器人取代、被人工智慧取代之際,我們其實已經目睹許多產業和工作被新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徹底淘汰。只是這股力量不僅絲毫沒有停歇,而且速度更快、影響範圍更大,被指名將被淘汰的產業或工作名單也愈加愈長。
然而,如果你單純將它視為剝奪就業機會的警訊,恐怕只會更慌張。尤其是習慣在一個固定競賽場和人比拼的求職者恐怕更要擔心。因為即使工作機會還在,跟你競爭的可能不僅限於同樣背景、同樣地區的人;你擁有的技能也將面對「賞味期限」的嚴酷考驗,技術不斷更迭,善用新科技的年輕人可能更占優勢。幸運的是,有些工作會消失,有些工作也會出現,很多新型態的工作是我們不曾想過的,減少機械化的工作,也代表許多人將可獲得更能實現抱負的角色。
明天你想在哪裡?
本書兩位作者長期關注個人職涯發展,並在2014年參與SAP公司與牛津經濟研究院合作的大型全球勞動力趨勢調查,發現受訪者在工作上最大的憂慮就是擔心自己會被淘汰,而且工作愈久愈擔心自己被持續進化的就業市場淘汰。
他們深刻了解大部分的人每天忙得焦頭爛頭,根本沒辦法想到明天。因此透過本書提出「延展力」是唯一能抵抗淘汰威脅的法寶,提供實用的建議和方法,協助讀者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,取得在未來工作蓬勃發展所需的技能。
第四次工業革命也許隱含著更深層的意義,你可能必須思考的不是你未來要「做什麼樣的事」,而是你要「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。新的挑戰和機會同時出現,你可以被動等待一切改變,也可以主動成為促成改變的人。
最後,也許我們可以將問題轉變一下,問自己:明天你想在哪裡?Go for it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