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矽谷中心的博隆能源(Bloom Energy)開發出了一種燃料電池系統,可生產潔淨、可靠且價格合理的能源。他們是創投公司凱鵬華盈(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& Byers)投資的第一家綠能公司,現已成為業界龍頭。博隆能源的領導人是史里德爾,知名的航太與環境科學家,亦是一位能源思想家。
史里德爾創立博隆能源的時候,進行了所謂的「基因池工程」(gene pool engineering)。他說明:「A咖會吸引其他A咖,他們的才智與熱情讓其他聰明、有熱情的人也想在這裡工作。所以,最初的50名員工是最重要的,也是最難找的。」當博隆能源想要招募前50名員工的時候,綠能產業尚不成氣候。因此,史里德爾列出他們需要用以打造能源設備的每項科技,以及那項科技的龍頭公司。接著,他研究並找出每家公司裡他絕對不想錯過的人。他接觸那些人,說明博隆能源要進行的大膽挑戰,邀請他們跳槽。透過這個方式,他打造了一個優秀科技人才「基因池」,這些菁英在各自領域都是最頂尖的。他建立了一條規定:沒有當家花旦──放下身段,加入團隊。現在他有了需要的人才,接著要展開工作,組建一支能夠研發整合能源科技的團隊。
在這支菁英團隊中,有一位技術專家尤其不可或缺。斯特芬是傑出的科學家,在他們公司想要提供的能源解決方案的關鍵技術領域是世界級專家,但在團隊運作時,斯特芬顯然無法合作,他固守於他覺得公司應該追求的技術方向。團隊之間變得劍拔弩張,因為公司甫承諾將在18個月之內公布一項重要的測試版本。史里德爾將斯特芬叫進他的辦公室,說明情況,但斯特芬不肯退讓,他知道自己對這家新創科技公司的存亡來說有多麼重要,因此他坦白告訴史里德爾:要麼是他,要麼是團隊,二擇一。史里德爾解釋了選項,但斯特芬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在這個議題上讓步。
史里德爾思考了這個狀況與牽涉的風險,不到一小時,他便做出決定。他選擇了團隊,開除斯特芬,然後向團隊其餘成員說明他的行動。「我讓大家面臨巨大風險,但我知道我們能夠克服。我相信我們可以度過難關,只是會面臨嚴重延宕。」他解釋道。起初,團隊沉默不語,對於史里德爾願意捨棄他們的頂尖技術專家而震驚不已。一名團隊成員打破沉默說:「不會有延宕。我們會用前所未有的行動來完成這件事。」滿血復活之後,該支團隊在週末加班,還超時工作。他們引進顧問以補足他們缺乏的關鍵專業知識。他們在18個月的期間內始終維持該有的進度,人們成長以彌補斯特芬離職所留下的空缺。他們成功提交產品,僅比他們原先的最後期限延誤兩天!
這起事件成為該公司運作的基礎:擁有業界最佳人才,但沒有當家花旦。史里德爾藉由去除妨礙整個組織才智的虛榮角色,進而加速了該公司智慧資產的研發。時至今日,博隆能源欣欣向榮,時常被歸功為創投公司凱鵬華盈持續擴大綠能投資的理由。
個人天賦有時會騙人,乍看之下,除掉天才員工或許代價高昂,即便他們對團隊造成減分效果。但我們做一下算數,便能看出這種破壞性天才的高昂代價。我們的研究不斷證實,減數者導致人們只發揮50%的才智與能力。去掉一名聰明絕頂的員工或領導人也許很困難,但將獲得巨大報酬。在一支11人的工作團隊,去除1名減數者,相當於增加5個正職人員,因為其餘10人可發揮100%的能力。你或許失去1個人,卻換回5個人,這是數字法則。